
打造“信息化、智慧化、便捷化”服务平台,实现数字化赋能,让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更“智慧”。
|
工作要求
1.每位残疾儿童须建立服务档案,做到一人一档,档案应符合签订协议的相应残疾类别康复机构的服务规范要求。
2.信息化监管平台应符合现代信息化管理发展要求,采用人工智能采集、大数据推算、智能物联网应用等方式。
1.信息传递延迟,残联定期收集康复机构报送数据,无法实时掌握儿童动态信息。
2.数据汇总繁杂,大量各类型数据通过传统文件方式或纸质报送,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核实和汇总计算。
3.数据有效性核验困难,康复机构日常服务课时、人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核验困难,缺乏客观取证的手段。
4.家长无法参与互动,无法提供实时的家长互动渠道,家长不能及时了解残联政策、机构服务和儿童动态。
5.服务数据不透明,机构康复服务过程不透明,残联、家长无法掌握服务动态,容易产生纠纷。
建设目的
1.一人一档,为残疾儿童建立一人一档,动态关联日常康复、成长数据。
2.物联网采集,物联网课时及考勤数据采集技术,实时掌握康复服务动态
3.人工智能分析,运用人工智能抓拍技术,智能验证课时有效性,强化康复服务。
4.大数据推算,智能分析康复服务协议、课时、内容、范围、考勤、验证数据等。
5.决策分析,依据大数据推算,自动生成报销时间和报销金额,为决策补助提供动态支持。
便捷高效便捷性与可及性
通过线上平台,家庭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康复资源和服务。
个性化康复方案
基于儿童的具体情况,平台提供定制化康复计划和资源推荐。
![]() 资源整合与共享
平台整合康复机构、专业治疗师、辅具供应商等多方资源。
家庭支持与社区连接
平台提供家长培训、心理支持和社区交流功能。
|